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企业新闻
立冬养生,重在“藏养”
发布者: 发布时间:2018-11-08 点击率:94


推拿养生哪家强,享受健康泰自然

走进泰自然,走出亚健康

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立,建始也,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。”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,收藏入库,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。


立冬,预示着冬季的开始。中医学认为,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,阴气盛极,草木凋零,蛰虫伏藏,万物活动趋向休止,以冬眠状态,养精蓄锐,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。


此时,对人体而言,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,易引发冠心病、高血压、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关节炎疾病的发作。冬季养生要顺应自然,避寒就温、保护阳气。起居调养应以“藏养”为主,建议早睡晚起,饮食上多吃滋阴的食物,可以开始适当进补。

立冬养生

重在“藏养”

1

情绪调养:学会调摄情绪


 “藏”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。遇到不顺心的事情,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,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,以保持心态平和。同时,要多晒太阳。因为冬季光照时间短,也是情绪抑郁的一个原因。


2

起居调养:早睡晚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


尽量早睡。夜里不要睡得太晚,晚易伤胆,易患抑郁症。起床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,此时起床,则头脑清醒。中医认为“寒为阴邪,常伤阳气”,人体如果没有阳气,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。而阳气对老人来说尤为重要,所以,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“藏养”阳气。保证充足的睡眠,有利于阳气潜藏。


3

起居调养:注重防寒


冬季防寒非常重要,尤其要注意背、足的保暖。中医认为背部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。对于老人、儿童和患有胃及十二肠溃疡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,暖背尤为重要。背部保暖方法很简单,只要穿一件贴身的棉(鸭绒)背心就好。


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,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、腹痛、腰腿痛、痛经等疾患,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,以防“寒从脚底生”。每晚睡前用可用温水泡脚,能消除疲劳,御寒防冻,促进睡眠。


4

饮食调养:滋阴为主,合理进补

立冬偏食咸、温、酸


中医认为冬季对应人体的“肾”,而五味中的咸入肾,冬季宜适量多食咸味食品,如海带、紫菜、海蜇等。


此外,冬季应多食温热护阳之品,以抵御寒冷,如多食羊肉、狗肉、牛肉等,还可多吃桂圆、胡桃肉、核桃、栗子、大枣、山药、木耳等。


少辛增酸防疾病,初冬时节是心血管病的高发期,这个时候要多吃清润甘酸的食物,不宜多吃麻辣类的火锅。比如饮食中适当多吃些醋,能起到软化血管、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。


当然,蔬菜也不可缺少,此时应多食用甘薯、土豆、大白菜、圆白菜、红萝卜、白萝卜、胡萝卜、黄豆芽、绿豆芽、青菜等应季蔬菜,以补充人体多种维生素的需要。



不宜盲目进补


民谚有:“冬季进补,上山打虎”的说法。立冬补冬,也不可盲目“进补”。 立冬进“补”要因人而异。人有男女老幼之别,体(体质)有虚实寒热之辨,中医养生原则应该是:少年重养、中年重调、老年重保。进补还要注重区域之分:南方清补、北方温补、高原润补。膏方是一种适合在冬季服用,具有营养滋补和预防治疗综合作用的一种传统中药制剂。进补膏方好处虽多,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进补,使用什么药物进补,都需要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使用。膏方比较适合四类人群:慢性疾病致全身虚弱的患者、大病或久病的康复患者、亚健康状态者、体质偏颇明显,要求增强体质者。


民间谚语有云:立冬补冬,补嘴空。南方人立冬会吃鸡鸭鱼肉,北方人则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。




5

运动调养:锻炼宜适度,避免大汗淋漓

俗话说:“冬天动一动,少闹一场病;冬天懒一懒,多喝药一碗。” 冬季锻炼不可少,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。但运动不宜大汗淋漓。冬季运动要注意“冬藏”,大汗过多,冷风一吹,容易受凉、感冒。冬季运动要注意防寒保暖,把握好度,运动量应由小到大,逐渐增加,尤其是跑步。






关注泰自然微信公众号
获取更多福利



泰自然期待您的光临



上一篇: 茶,遇见就好